金城皇源于清宣统年间的恒利金店,经过北京→天津→上海,于1934年在上海设立恒利银楼、是上海市商务委认定的42家上海老字号之一。上海恒利银楼有限公司拥有金城皇珠宝、上海金城隍庙银楼两大品牌。企业计划将金城皇珠宝作为上海金城隍庙银楼的品牌升级。
金城皇 / 大吉祥
第2话 以信取利 凭票必兑
史料记载:“当时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,始于乾嘉之际,皆浙东商人,宁绍人居多,集股开设者,资本雄厚,市面繁荣萧索与之有关系。”
到了光绪初年(19世纪50年代初),“四大恒”达到了极盛时期,也使东四这块商业宝地,金融业务繁荣如同现在的“金融街”。借用当时民间对“四大恒”的形容就是,打一个嚏喷全城都会跟着咳嗽,可见“四大恒”在当时的影响力。
▲东四老照片
“四大恒”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依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秉承“和”、“利”、“源”、“兴”、“恒”的经营理念,蕴含着“和为贵、利为基、兴旺发达、源远流长、永恒于市”的深刻内涵。董氏家训将其内化为行事准则,极为重视信用,时时刻刻约束自己,不能有半点懈怠。
▲东四胡同博物馆里陈列的董氏家训
清咸丰三年(1853年)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直隶,时局动荡,北京城内人心惶惶,持有银票的人都想兑换成现钱,造成200多家钱铺倒闭,也有人因钱铺倒闭持票人无法兑换银钱,手中银票就成了废纸一张,而“四大恒”坚持兑付,虽票号元气受损,信誉却未受影响。
同治末年(19世纪70年代初),“四大恒”之一的恒和钱庄关门歇业了。但是它有许多银票还在外边流通着,一时收不回来。那时候还没有报纸等媒介出现,恒和钱庄只能在北京的四九城城门洞里,各个牌楼柱上贴了告条,宣布自己歇业:于某年某月本号歇业,有未清的交往,尽快与本号洽谈……这种告条沿京城四散刊出。
▲东四老照片
就这样等了一年多,还有许多银票没有收回来。为了信守“凭票必兑”的承诺,恒和银号就在东四牌楼西边路北,专门租了这么一间门面房,挂上了一个钱幌子,不做生意,只为等候客人拿银票来兑现。这间门面房一租就租了整整二十余年,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等待,就只为坚守商人心中的这份诚信和道义。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,京城大乱,这间门房才被迫关闭。
在“四大恒”经营期间,始终做了“以义取利,以信取利,以诚取利,以和取利”,在时局动荡之际,依然艰苦创业,诚信兴业,进取继业。
金城皇 大吉祥
扫码关注我们